近日,深圳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田雷/朱才鎮/徐堅團隊,在《Advanced Materials》(影响因子29.4,中科院JCR 1区,Top期刊)上发表了题为《Hybrid Crosslinked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via In-Situ Solidification Enables High-Performance Solid-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》的研究论文。碩士生母可心爲本文的第一作者,田雷助理教授和朱才鎮教授爲本文通訊作者,通訊單位爲深圳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。

固體聚合物電解質(SPE)因其優異的加工性能和界面相容性,已成爲固態電池産業化的重要發展方向和理論研究熱點,但仍存在諸多缺陷,嚴重阻礙了其進一步的實際應用,如室溫下離子電導率低(約10-7 S cm-1)、與電極材料界面接觸不良(界面阻抗增大)、穩定性差(熱穩定性和界面穩定性)、機械強度低(難以抑制锂枝晶造成短路)等。鑒于上述限制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大規模應用的問題,固態電池“原位固化“制備策略應運而生。即在熱學、光學或電學條件下,在電池內部對液態前驅體進行原位固化,實現超共形界面兼容,極大地解決了固/固界面接觸問題。通過分子設計構建的有機/無機雜化交聯PDOL,將聚合物材料的良好加工性、界面接觸性和電極兼容性等優點與無機材料的優異離子傳輸性、熱穩定性、阻燃性等優點相結合,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。

本工作提出了一種有機/無機雜化交聯聚合物電解質(HCPE)的策略,該策略以1,3-二氧戊環(DOL)爲單體、縮水甘油醚氧丙基籠狀聚倍半矽氧烷(PS)作爲交聯劑和雜化中心在電池內部原位固化,形成的雜化交聯網絡有利于電化學穩定性和Li+傳輸動力學,由此制備的HCPE在30℃時具有優異的離子電導率2.22×10-3 S cm?1,較高的Li+轉移數(tLi+)为0.88,电化学稳定窗口宽为5.2 V。这些突出性能使得组装的锂对称电池能够在1mA cm-2电流密度下实现高度稳定的锂沉积/剥离超过1000小时。此外,组装的LFP| HCPE |Li电池在2C下具有123.3 mAh g-1的高可逆放電比容量,並且在600次循環後具有92.1%的優異容量保持率。由此提出的HCPE克服了聚醚電解質易分解和安全性差的挑戰,使“原位固化”進一步走向實際應用。
該研究成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、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、廣東省創新創業團隊引進計劃、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項目、深圳市科技計劃和中石油創新基金等項目資金資助。
文獻詳情
Kexin Mu, Dai Wang, Weiliang Dong, Qiang Liu, Zhennuo Song, Weijian Xu, Pingping Yao, Yin’an Chen, Bo Yang, Cuihua Li, Lei Tian,* Caizhen Zhu,* Jian Xu, Hybrid Crosslinked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via In-Situ Solidification Enables High-Performance Solid-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dv. Mater. 2023, 202304686.
https://doi.org/10.1002/adma.202304686